面对“校园贷”,我们如何应对?

2016-12-18


  据网络消息:河南一名大学生小郑因欠下60万元,不堪重负之下跳楼自杀;合肥大二女生借“裸条贷”5万最终欠下50万,家长被逼卖房;烟台大二女生小崔做了“裸条借贷”,还不上钱遭发裸照威胁,即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以上几个实例说明了当前校园贷给当前大学生带来的危害。面对“校园贷”风行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1.什么是“校园贷”?

  校园贷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之一。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如果是正常的信贷,是一种金融工具,是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的金融理财衍生服务,它的确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扇解决经济困难的窗,用得好,就能发挥校园贷的正向功能。可怕的是不良信贷,即我们经常提到的校园不良网络信贷,它一般披着具有诱惑力的迷人外衣,打着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旗号,喊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总有一款满足你的口号,像金融毒品一样能够让大学生欲罢不能。这类校园贷大多具有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像滚雪球一样使原本的千元贷款滚成万元乃至数十万欠款。不良校园贷通过低门槛借贷引诱大学生过度消费,不注重贷款人信息保护,甚至以威胁、骚扰、公布裸照等违法方式催还贷款,引发了大学生出走、自杀等极端现象,给高校和大学生本人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2.是谁在用校园贷?

  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

  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3.学生借贷的最主要用途是什么?

  调查显示:贷款的首选用途是购买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占33.1%;其次是用于某个阶段超支的生活费,占18.0%;第三是开学阶段的学费、杂费,占16.1%;第四是交友的支出,占7.10%;第五是娱乐的支出,占5.8%。

4.大多数学生借贷以后如何归还呢?

  调查显示,受访者首选是主要由自己打工归还,其中女性受访者超过男性受访者5个百分点;其次是临时借贷,等到家里给生活费再逐步归还;第三是一旦遇到归还困难,就借新贷还旧贷;还有近2成的受访者表示,等到奖学金发放归还;还有近1成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家里会兜底的。

  对于逾期还贷的现象,受访者有两种解释。受访者陈小姐表示:“逾期还贷表明,有些借贷者的‘财商’有问题,借贷的时候不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到期手头没有钱,只能逾期。”

5.“校园贷”蓬勃生长的理由

  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表示,网上的校园贷门槛低,手续方便;其次,是直接可以贷到现金;第三是到款速度快,有受访者表示,最快的只要几个小时,贷款就能到账。另外,有关公司通过在学校设摊,由高年级学生“地推”,也得到学生、尤其是入学新生的信赖。


大学生如何擦亮双眼?

  银率网分析师建议,大学生要建立文明、理性、科学的消费观,拒绝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结合自身需要,选择最恰当,对自己最有利的借款方式,一些临时性的需求,可通过校园社区银行等方式解决。实在要通过校园贷平台借款,一定要详细了解利率、还款期限、逾期后果等信息,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校园贷乱象。大学生在进行平台选择时,一要看平台资质是否合规;二要看借款利息到底多高,防止陷入高利贷陷阱;三要看合同内容,与网贷平台签订正规的合同,包括具体的利息、还款时间等,作为法律保障依据。

  此外,曹磊建议建立大学生的信贷体系,尤其是资助信贷体系,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性需求,而无需求助于校园贷。 

面对不良网络信贷,辅导员应该怎么办呢?

  1.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崇尚节约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的不良风气,立足实际,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2.建立不良“校园贷”监测和处理机制。通过信息渠道密切关注校园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定期调研排查学生参与校园贷的情况,及时发现不良校园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要通过面谈、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

  3.加强金融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可联合各方力量开设金融、消费、理财等课程或讲座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财风险知识,了解《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两微一端等途径推送不良校园贷案例,增强大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对金融产品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4.建立融合共性需求和个体差异的发展性资助体系。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避免“因贫借贷”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筹集专项资金,探索建设“校园社区银行”和“爱心基金”等便捷有效的校园金融借贷服务,满足大学生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合理的发展性经济需求。

  当然,促进不良“校园贷”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形成学校、公安、网信、金融等各相关部门的合力。古人云:“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面对“校园贷”,只要学校教育到位、“网贷机构”规范到位、通信部门履职配合到位、各地网信办检测及舆论引导到位、工商部门监管到位,我们相信问题必然能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