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2024〕2号)和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鲁教工委字〔2025〕9号)精神,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工作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现开展我校2025年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项目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范围
2025年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项目共分为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和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类。
二、参与对象
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参与对象为全校一线专职辅导员,不含二级院系党组织副书记;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参与对象为全省高校专职辅导员,包含二级院系党组织副书记;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参与对象为全校在岗专职辅导员且自2021年9月以来连续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
三、项目内容和要求
(一)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
1.案例选题
(1)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类。注重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思想行为特点,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党团和班级建设类。认真做好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工作,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在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方面从严从实、措施得力,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有力有效。
(3)学风建设类。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多措并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学习氛围浓厚,总体成绩较好。
(4)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类。做好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奖惩管理等管理服务工作,扎实开展学生国防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规范做好学生奖励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帮扶,提供高质量的日常管理服务。
(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类。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帮扶,及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学生养成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自杀自残等极端事件。
(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类。运用新媒体技术,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推动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争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校园好网民。创新方式方法,运用网络空间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生活引导、心理辅导等。
(7)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类。组织开展国家安全和校园安全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针对突发事件,启动应急响应,控制事态发展,妥善应对处置,抓好总结分析。
(8)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类。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申报要求
(1)主题鲜明。案例须为2024—2025学年的工作实践。案例主题突出,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挖掘和总结典型性工作案例,体现创新和特色。
(2)内容真实。案例须客观真实,应为一线辅导员亲身经历或主持开展的工作,不得杜撰和抄袭。为保护学生隐私权,具体案例须隐去学生真实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
(3)学术规范。案例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无学术不端行为。总体文字复制比在20%以上的,取消资格并向所在学校通报。案例作者拥有著作权,主办单位拥有编辑权和使用权。其他媒体或者个人使用、转载或部分摘编入选案例,须征得作者和主办单位同意。
(4)文体要求。案例文体要统一,以第一人称撰写,应包括案例基本情况、组织实施(处理处置)过程和工作成效等内容(3000字以内),可附不超过5项的支撑材料。案例版式:A4纸型(页边距上37毫米、下35毫米、左28毫米、右26毫米),标题使用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字体,一级标题使用黑体三号字体,二级标题使用楷体_GB2312三号字体,正文使用仿宋_GB2312三号字体,序数按照“一、”“(一)”“1.”“(1)”的顺序使用,行间距为固定值28磅。
(5)已入选教育部和省级相关工作典型案例或精品项目的不再申报。
(二)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
1.推荐论文须为2021年1月1日至今公开发表的论文。
2.推荐论文应聚焦高校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建设、立德树人机制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等主题。
3.专著、教学研究成果,书评、教材教辅类、宣传类、生活类、科普类、文学艺术创作类、资料汇编(含文集)类、综述类、工具书类等文章和出版物不在申报范围。
4.以外文公开发表的论文,申报时应附有主要内容的中文摘要。
5.论文由相关单位统一推荐,不接受个人单独申报。
6.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相关奖项的,不再申报。在知识产权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署名等方面存在争议且尚未解决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得申报。
7.每人以第一作者身份限报1篇。
(三)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1.比赛时间
2025年10月31日(周五)至11月2日(周日)。
2.比赛地点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1000号)。
3.比赛内容
(1)基础知识测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限时120分钟。重点考察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信息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以及学生情况分析和风险研判应对能力。题型包括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对策分析题、学情分析题。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党和国家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会议及文件精神;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
(2)理论宣讲。参赛选手提前15分钟抽题,紧扣学生思想特点、成长规律进行理论宣讲,限时5分钟。重点考察辅导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阐释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具体问题的教育引导能力,破解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和难题的开拓创新能力。
(3)谈心谈话。比赛限时6分钟。参赛选手提前10分钟抽取题目背景信息,模拟真实场景,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主要考察辅导员对学生特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程度,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解决理论困惑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案例研讨。每名选手比赛限时6分钟(提问时间限1分钟,作答时间限5分钟,分别计时)。主要考察辅导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应急处突的能力。参赛选手提前抽取组别、AB角签位,提前10分钟分别抽取1道案例。比赛以“我提问,你回答”的方式开展,由AB角辅导员围绕案例共同辨析原因、研讨对策、总结规律。上半段由A队选手作答,B队选手提问;下半段由B队选手作答,A队选手提问。评委结合问答情况分别对选手进行评分,作答分数占比70%,提问分数占比30%。
4.比赛安排
各学院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与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提交不做限额。
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推荐1人参赛。
四、评审与推荐
2025年我校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和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由学校统一组织评审,分别设置校级奖项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若干,颁发荣誉证书。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的一、二等奖作品,辅导员优秀论文的前两名作品,推荐参加省级评选。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把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项目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组织撰写,择优报送参选,确保参评作品质量和版权归属无异议,辅导员工作案例学校将统一进行查重。
(二)分类推荐,按时报送。请各学院内部评审后,于2025年11月20日前将推选作品的附件1—4、工作案例、支撑材料加盖学院党委印章、论文复印件加盖学院党委印章后,一式3份(支撑材料1份)交至学生工作部165室,word版电子材料同步发送学生工作部邮箱sdglxyxgb@sdmu.edu.cn,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朱金风 联系电话:0531-89636958
附件见办公平台。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202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