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山东管理学院学风建设网!
信息检索   
   

学风动态

首页 >> 学风建设 >> 学风动态 >> 正文
国际交流学院2019-2020学年学风建设工作总结 2018-12-30   文章来源:   作者:

 

国际交流学院以“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不断规范意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工作”指导思想,始终以创建校园优良学风和优秀文化为宗旨,以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为己任,以传授知识和培养专业及语言技能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模式,努力开创学风建设新局面,为培养出思想政治坚定、国际视野开阔、语言和管理技能扎实、身心健康的有国交特色的大学生而不懈努力。      

一、国际交流学院学生基本情况  

国际交流学院目前共有会计(ACCA)、工商企业管理(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中澳合作)三个专科专业,在校生390人。近年来,专业在生源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学生思想意识状况仍存在政治信仰淡薄缺乏斗志不愿助人放任自由追求享乐等问题,给国际交流学院学风建设带来问题和挑战。  

一、国际交流学院学风建设举措  

(一)发挥学风建设和党团组织协同作用  

做好党团建设工作是营造良好学风的基础党团工作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坚强堡垒,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学风建设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优良的学风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股无形的正能量,鼓舞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努力、积极进取。国际交流学院多层次、多方位地创新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模式。在“三会一课”、党课团课中加入时事热点的研讨和学习,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等政治主题,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最美逆行者”“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等舆论热点,形成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学风建设三个维度的强大合力。同时,借助学习强国平台、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等思政教育平台,争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国际交流学院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团知识,鼓励大学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从而实现学风建设工作的常态化。        

1.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入党教育,严把学生党员“入口关”,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门槛,将学生在班级中的群众基础作为考察内容;学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其辅导员作为培养人,跟踪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学校对学生党员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每学期对学生党员的学习情况(如学习强国积分)、出勤情况(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进行统计;重点关注学生党员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鼓励他们始终在专业学习上保持先进性,在团组织和班级中挥学风建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2.“团”促学,突出团组织的文化育人功能。我院组织开展的主题团日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价值引领。在全校各级团组织中实行“班团一体化”制度,将团支部和班级有机融合,以团组织的先进性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积极响应团中央“青年大学习”学习行动,以智慧团建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APP、微博等网络平台为载体,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完善主题团日活动,以“新冠疫情防控”“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热点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思政元素丰富的主题团日活动,坚定了青年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二)统筹育人力量,建立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机制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国际交流学院合理统筹包括学生、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家长等全体育人力量。党政领导是学风建设的首要责任人,带领全校人员深化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发挥育人合力,建立各部门协同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1. 发挥学生主体力量,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通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国际交流学院“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自觉自发的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律性,重塑大学生对学习本身的敬畏之心。 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不足的问题,辅导员为第一责任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为学之道,引导学生制定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发挥自我力量,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实现自我进步和自我超越;国际交流学院注重树立在各个领域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典型,先后召开举办了国际交流学院五四青年先锋评选、国际交流学院“优才计划奖励基金”奖励大会、团总支学生会及社团联合会召开学生干部聘任仪式及学生工作表彰大会等活动,树立表彰了多名在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同学,端正了学习风气,树立了典范。同时对于学业上的不正之风,国际交流学院通过“学业警示大会”、学业预警通知书等形式,提醒、警示学生,引导个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主导责任。国际交流学院开展专业教师、外籍老师选聘座谈会等;鼓励辅导员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师生同发展、共进步,从而以良好的教风引领学风;以辅导员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的力度,如:建立了年级和班级学生到课情况评比制度,学生到课率和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严格考纪考风,学院在考试前都召开了各种方式的考前动员会,强调考试纪律和要求,加强考试的巡考工作,从源头上杜绝考试违纪行为,学生考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为进一步锻炼我院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诚信意识。连续两年开展“诚实守信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课前演讲比赛。  

3. 探索“线上+线下”家校共育新模式。开展“国际交流学院人才培养规格研讨会”,邀请家长、企业方、优秀校友共商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疫情期间,家校联动共促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客观条件。国际交流学院通过电话走访的形式鼓励家长进课堂;同时,国际交流学院开展假期“给家长一封信活动”已经持续了4个学期,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改善学生的个人不良学习习惯;居家期间,学校辅导员线上为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上百次。  

(三)聚焦差异需求,建立学风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贯穿到学生在校学习成长的全过程。针对大学三年各阶段需求存在差异性,我院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分阶段的学风建设,并将人才培养计划贯穿到学风建设的始终。首先,大一学风建设重点——促适应,目标是强化专业认知、夯实语言基础。我院通过迎新家长座谈会、新生入学教育、读书计划、合作院校宣讲会等常态化方式,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自主学习模式。其次,大二学风建设重点——强基础,目标是巩固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该阶段应通过最美宿舍评比、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知识、专业、技能竞赛,引导大学生爱学、好学,积极强化专业基础和探索未来职业定位。大三学风建设重点———促成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增强就业创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技能。该阶段我院通过招聘讲座、专升本交流会等,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专升本的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最后一课”,从而提升和巩固学风建设的成效。不同阶段的学风建设应有所侧重,并注意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计划贯穿学风建设的始终,实现各个阶段的有效、有序对接。  

虽然国际交流学院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学生主体力量发挥不足、学业生涯全过程指导不够专业等现实问题。下一步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做好学风建设工作,努力开创我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